首页 道藏 周易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书籍,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一

作者:李隆基 字数:7614 更新:2025-09-10 13:42:26

道可道章第一

此章明妙本之由起,万化之宗源。首标虚极之强名,将明众妙之归趋。故可道可名者,明体用也。无名有名者,明本迹也。无欲有欲者,明两观也。同出异名者,明朴散而为器也。同谓之玄者,明成器而复朴也。玄之又玄者,辩兼忘也。众妙之门者,示了出也。所谓进修之阶渐,体悟之大方也。

道可道,非常道。

疏:道者,虚极妙本之强名,训通训径,首一字标宗也。可道者,言此妙本通生万物,是万物之由径,可称为道,故云可道。非常道者,妙本生化,用无定方,强为之名,不可遍举,故或大、或逝,或远、或近,是不常於一道也,故云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疏:名者,称谓即物,得道用之名,首一字亦标宗也。可名者,言名生於用,可与立名也。非常名者,在天则曰清,在地则曰宁,得一虽不殊,约用则名异,是不常於一名也,故云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疏:无名者,万化未作,无强名也。故《庄子》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但其妙本降气,开辟天地,天地相资,以为本始,故云无名天地之始。则《易》 之太极生两仪也。注云权舆者,按:《尔雅》云:权舆,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

疏:有名者,应用匠成,有强名也。万化既作,品物生成,妙本旁通,以资人用,由其茂养,故谓之母也,母以茂养为义。然则无名有名者,圣人约用以明本迹之同异,而道不系於有名无名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疏:欲者性之动,谓逐境而生心也。言人常无欲,正性清静,反照道源,则观见妙本矣。若有欲,逐境生心,则性为欲乱。以欲观本,既失冲和,但见边徼矣。徼,边也。又解云:欲者思存之谓,言欲有所思存而立教也。常无欲者,谓法清静,离於言说,无所思存,则见道之微妙也。常有欲者,谓从本起用,因言立教,应物遂通,化成天下,则见众之所归趋矣。徼,归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疏:此者,指上事也。两者,谓可道、可名,无名、有名,无欲、有欲,各自其两,故云两者。俱禀妙本,故云自本而降,随用立名,则名异矣。

同谓之玄。

疏:玄,深妙也。自出而论则名异,是从本而降迹也。自同而论则深妙,是摄迹以归本也。归本则深妙,故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疏:摄迹归本,谓之深妙,若住斯妙,其迹复存,与彼异名,等无差别。故寄又玄以遣玄,欲令不滞於玄,本迹两忘,是名无住,无住则了出矣。注云:意因不生者,《西升经》云:同出异名色,各自生意因。今不生意因,是同於玄妙。无欲於无欲者,为生欲心,故求无欲。欲求无欲,未离欲心。今既无有欲,亦无无欲,遣之又遣,可谓都忘。正观若斯,是为众妙。其妙虽众,若出此门,故云众妙之门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前章明妙本生化入两观之不同,此章明朴散异因万殊而逐境,逐境则流浪,善化则归根,故首标美善妄情,次示有无倾夺,结以圣人之理,冀达还淳之由。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疏:天下者,举大凡而言,凡在天覆之下也。美者,心所甘美也。善者,身所履行也。言天下之人,皆知以己心所甘美者为美,己身所履行者为善,故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共相倾夺,竞起是非,皆由兴动於欲心,所以递成乎美恶。圣人知美恶无主,俱是妄情,妄情则不常,故云恶已。已,语助也。注云:神奇臭腐者,《庄子》云:所美为神奇,所恶为臭腐。

故有无之相生,

疏:此明有无性空也。夫有不自有,因无而有,凡俗则以为无生有。无不自无,因有而无,凡俗则以为有生无,故云相生。而有无对法,本不相生,相生之名,犹妄执起。如美恶非自性生,是皆空故,圣人将欲救其迷滞,是以历言六者之惑。

难易之相成,

疏:此明难易法空也。此以难而彼成易,此以易而彼成难,亦如工者易於木,难於埴。陶匠易於埴而难於木,故云难易之相成。若同其所难,则无易。同其所易,则无难。难易无实,妄生名称,是法空。故能了之者,巧拙两忘,则难易名息,亦如美恶无定故也。

长短之相形,

疏:此明长短相空也。以长故形短,以短故形长,故云长短相形。亦如凫胫非短,由鹤胫之长,故续之则忧。鹤胫非长,由凫胫之短,故断之则悲。见短长相,犹如美恶,既无定礼,皆是妄情。

高下之相倾,

疏:此明高下名空也。高下两名,互相倾夺,故称高必因於下,又有高之者,称下必因於高,又有下之者。又高则所高非高,又下则所下非下。如彼世间,几诸有名位,递为臣妾,亦复无常,是皆空故,故无定位。

音声之相和,

疏:此明和合空也。五音相和,成曲者谁?总彼众声,则能度曲。如世间法,皆和合成,则体非真,是皆空故,将欲定其美恶,岂云达观之谈?

前后之相随。

疏:此明三时念空也。日月相代,代故以新,如彼投足,孰为前后?则前后之称,由相随立名。名由妄立,谁识其初?过去未来,及以见在,三时空故,念念迁故,亦如美恶无定名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疏:是以者,说下以明上也。夫饰智诈者,虽拱默非无为也。任真素者,则终日指撝,而未始不晏然矣。故圣人知诸法性空,自无矜执,则理天下者当绝浮伪,任用纯德,百姓化之,各安其分。各安其分则不扰,岂非无为之事乎。言出於己,皆因天下之心,则终身言,未尝言,岂非不言之教耶。

万物作而不辞,

疏:作犹动也,辞为辞谢也。言圣人善化,无事无为,百姓不知,爰游爰豫,各自得其动作,而不辞谢於圣人。故击壤鼓腹,而忘帝力,此人忘圣功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疏:令物各得成全其生理,圣人不以为己有。令物各得其营为,圣人不恃为己功。如此太平之功,弘济日远,犹且慎终如始,不敢宁居。此圣人自忘其功。注云:日慎一日《尚书》文也。

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疏:彼圣人者,稠直如发,慎终如始,本末不衰,未尝宁居而逸豫,是以日新其盛德,忘功而功不去,光宅而天下安,故云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章第三

前章明万殊逐境,善化则归根,此章明贵尚不行,无为则至理。首标不尚,绝矜徇之迹。次云圣理,示立教之方,结以无为,明化成而复朴也。

不尚贤,使民不争。

疏:尚,崇贵也。贤,才能也。言人君崇贵才能则有进,饰伪者徇迹而失真,失真叉是尚贤之由,徇迹定起交争之弊。不若陶之玄化,任以无为,使云自从龙,风常随虎,则唐虞在上,不乏元凯之臣,伊吕升朝,自得台衡之望。各当其分,人无觊觎,则不争也。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疏:人之受生,所禀有分,则所禀材器是身货宝,分外妄求,求不可得,故云难得。夫不安性分,希慕聪明,且失天真,尽成私盗。今使贤愚袭性,可否用情,既无越分之求,自轻难得之货。皆得性分,谁为盗乎?故《庄子》曰:不仁之仁,窃性命之情,而饕富贵。又解云:以人君不贵珠犀宝贝,则其政清静,故百姓化之,自绝贪取,人各知足,故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疏:希慕聪明,是见可欲。欲心兴动,非乱而何?今既不崇贵贤能,亦不妄求越分,则不见可欲之事,而心不惑乱也。

是以圣人之治,

疏:圣人治国理身,以为教本。夫理国者,复何为乎?但理身尔。故虚心实腹,绝欲忘知,於为无为,则无不理矣。

虚其心,

疏:夫役心逐境,则尘事汨昏,静虑全真,则情欲不作。情欲不作,则心虚矣。《庄子》曰:虚室生白,谓心虚则纯白独生也,故曰虚其心。

实其腹,

疏:腹者,含受之义,足则不贪,欲使道德内充,不生贪爱,故云实其腹。注云属厌而止者,春秋间没汝宽谏魏献子辞也,欲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则足而不食也。

弱其志,

疏:志者,心之事,事在心曰志。欲令心有所行,皆守柔弱,故知心虚则志弱矣。

强其骨。

疏:骨者,体之干,既其道德内充,常无贪取,不贪则腹实,腹实则自骨强矣。

常使民无知无欲,

疏:圣人所以行虚心实腹之教者,常欲使百姓无争尚之知,贪求之欲,令其自化尔。

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疏:夫无知无欲者,已清静也。则使夫有知者渐陶淳化,不敢为徇迹贪求,而无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疏:夫得其性而为之,虽为而无为也。且绝尚贤之迹,不求难得之货,人因本分,物必全真,於为无为,复何矜徇化?既无馨而无臭,人故不识而不知,淳风大行,谁云不理?

道冲章第四

前章明贵尚不行,无为则至理。此章明妙本之用,在用而无为。首标道冲,示至虚之宗物,次云挫解,明冲用之释纷。又说和同之妙所在,不杂光尘,结以象帝之先,欲令尽知归趣尔。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疏:冲,虚也,谓道以冲虚为用也。夫和气冲虚,故为道用。用生万物,物被其功。论功则物疑其光大,语冲则道曾不盈满,而妙本深静,常为万物之宗。云或似者,道非有法,故不正言尔,他皆仿此。

挫其锐,解其纷。

疏:挫,抑止也。锐,铦利也。解,释散也。纷,多扰也。冲虚之用,物莫之违,故铦利之心,多扰之事,念道冲和,自令抑止释散矣。此则约人以明道用。注云俗学求复者,《庄子□缮性篇》云:缮性於俗,俗学以求复其初,言铦利纷扰,因欲而生,故念道则挫解,俗学则弥结矣。

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疏:道之冲用,於物不遗,在光则与光为一,在尘则与尘为一。无所不在,所在常无。冲用则可混光尘,妙本则湛然不维,故云似或也。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疏:吾者,老君自称。象,似也。老君云:吾见至道冲用,生成万物,寻责所以,不测由来,既无父道之人,故莫知道为谁子。生物必资於道,故似在乎帝先。注云帝者生物之主,《易》云:帝出乎震,辅嗣云: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也。又解云:兆见曰象,言此生物之帝,能兆见物象,故谓之象帝尔。

天地不仁章第五

前章明妙本冲用,体用而无为。此章明兼爱成私,偏私则难普。首标刍狗万物,示天地之兼忘,次喻橐钥罔穷,明用虚而不挠。结以多言数屈,欲令必守中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疏:仁者,兼爱之目也。刍,草也,谓结草为狗,以用祭祀也。《庄子》曰:师金谓颜回曰:夫刍狗之未陈,巾以文绣。及其已陈,则苏者取而爨之。今天地至仁,生成群物,亦如人结草为狗,不责其吠守之功,不以生成为仁恩,故云不仁也。则圣人在宥天下,视彼百姓,亦当如此尔。注云蔽盖之恩者,《礼记》孔子#1曰:蔽盖不弃,为埋狗也。不独亲其亲者,《礼运》之文也。

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疏:橐,韛也,谓以皮为橐,鼓风以吹火也。钥,笛也,言天地能刍狗万物者,为其间空虚,故生成无私而不责望,亦犹橐之鼓,风,笛之运吹,常应求者,於我无情,故能虚之而不屈挠,动之愈出声气。以况人君虚心玄默,淳化均一,则无屈挠,日用不知,动而愈出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疏:多言者,多有兼爱之言也。多有兼爱之言,而行难遍,故数穷屈不遂,是知不如忘怀虚应,抱守中和,则自然皆足矣。注云不酬者,酬,答也,谓空有其言,而行不酬答。

谷神不死章第六

前章明兼爱成私,偏私则难普。此章明至虚而应,其应即不穷。首标谷神,寄神用以明道。次云玄牝,辨玄功之母物。结以绵绵微妙,玄示虚应,则不勤劳也。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疏:谷神者,明谷之应声,似道之应物,有感即应,其应如神。神者不测之名,死以休息为义,不测之应,未尝休息,故云谷神不死。玄,深也。牝,母也。谷神之应,深妙难名,万物由其茂养,故云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疏:玄牝之用,有感必应,应由物出,故谓之门。天地,有形之大者尔,不得玄牝之用,则将分裂发泄,故资禀得一以为根本,故云是谓天地之根本也。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疏:绵绵者,微妙不绝之意。虚牝之用,应物无私,微妙则称为若存,无私故用不动倦。

天长地久章第七

前章明谷神虚应,虚应#2不穷,此章明天地无私,无私#3故长久。首则标天地以为喻,次则举圣人以转明,结以无私成私,将欲劝勤此行。

天长地久。

疏:此标章门也,天以气象,故称长。地以形质,故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疏:前句标问,此假答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覆载万物,长育群材,而皆资察於妙本,不自矜其生成之功用,以是之故,故能长久。又解云:不自生者,言天地但生养万物,不自饶益其生,故能长久。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疏:是以圣人效天地之覆载,叉均养而无私,故推先与人,百姓欣赖,为下所仰,故身先也。不自矜贵,而外薄其身,天下归仁,则无畏害,故身存也。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疏:天地所以能长久,圣人所以先存者,非以其无自私之心,故能成此长久先存之私乎?

上善若水章第八

前章明天地无私生成则长久,此章明至人善行柔弱故无尤。首标若水,示三能之近道。次云居地,书七善之利物。结以不争,劝守#4柔而全胜也。

上善若水。

疏:上善者,标人也。若水者,举喻也。至人虚怀,於法无住,忘善而善,是善之上。上善之行,如水之能,具在下文,皆含法喻。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疏:水性甘凉,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於水,平可取法,清可鉴人,乘流遇坎,与之委顺,在人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恒趋,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

故几於道。

疏:几,近也。利物明其弘益,不争表其柔弱,处恶示其含垢,此水性之三能,唯至人之一贯,其行如此,去道不遐,故云近尔。

居善地,

疏:至人所居,善能弘益。如水在地,利物则多。又地道用卑,水好流下,同至人之谦顺,几道性之柔弱,故云居善地。

心善渊,

疏:至人之心,善於安静,如水之性,湛尔泉渟。水静则清明,心闲则了悟。渊,深静也,故云心善渊。

与善仁,                                                                                                 

疏:至人弘济,常以与人。善施之功,合乎仁行,如水润物,无心爱憎,故云与善仁。

言善信,

疏:上善之人,言必真实,弘化凡庶,善信不欺。如彼泉流,岂殊坎险,故云言善信。注云:行险而不失其信者,《周易》坎卦辞也。

政善治,

疏:政,正也。至人於事,动合无心,正容悟物,物因从正。正则自理,非善而何?如彼水性,洗涤群物,令其清静,故云政善治。

事善能,

疏:至人圆明,於物无碍,凡有运动,在事皆通。通则善能,是名照了。如彼水性,决之为川,壅之为池,浮舟涵虚,无所不为,是善能也。

动善时。

疏:至人之心,喻彼虚谷,方之镜像,物感斯应,如彼水性,春泮冬凝,与时消息,故云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疏:尤,过也。至人善行,与物无伤,虚心曲全,未曾争竞,波流颓靡,委顺若斯,既不违逆於物,故无尤过之地矣。

持而盈之章第九

前章明至人善行柔弱故无尤,此章明凡俗溺情骄盈故有咎。首标持盈揣锐,示其难保。次云金玉富贵,戒此贪求。结以名遂身退,令忘功而不处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疏:持,执也。盈,满也。已,止也。言人心贪爱,求取无厌,执守保持,

使令盈满,积财为累,悔吝必生,故圣人戒云:不如休止。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疏:揣,量度也。锐,铦利也。凡情滞溺,贪求荣利,故揣量前事,铦锐

欲心,鬼瞰人怨,坐招殃咎,故曰不可长保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疏:假使贪求不已,适令金玉满堂,象有齿而焚身,鸡畏牺而断尾,且失不贪之宝,坐贻政寇之忧,其以贾害,岂云能守?此复释持盈也。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疏:遗,与也。富则人求之,故便欺物。贵则人下之,故好凌人。骄奢至而不期,殃咎来而谁与?因骄获咎,骄自心生,故云自遗尔。此复释揣锐也。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疏:此举戒也。夫满则招损,谦便受益。惟彼天道,尚不常盈,故功成者隳,名遂者亏。欲#5求长保,未闻斯语。当须忘功与名,退身辞盛,如彼天道,不失盈虚,则无忧责矣。

载营魄章第十

前章明纵欲溺情骄盈故有咎,此章明养神爱气不杂则无疵。营魄已下至涤除,戒修身所以全德。爱人已下至明白,示德全可以为君。结以生之畜之,表玄功之被物也。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疏:载,初也。营,护也。言人受生始化,但有虚象,魄然既生,则阳气充满虚魄。魄能运动,则谓之魂,如月之魄照日,则光生矣。故春秋子产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为魂,言人初载虚魄,当营护阳气,常使充满,则得生全。若动用不恒,消散阳气,则复成虚魄而死灭也。《庄子》曰:近死之心,莫使复阳。故令营护虚魄,使复阳全生,抱守淳一,不令染杂,无离身乎,则生全矣。此教养神也。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疏:专,专一也。气,冲和妙气也。人之受生,冲气为本,若染杂尘境,则冲气离散,神不固身,故戒令专一冲和,使致柔弱,能如婴儿,无所耽着乎。此教养气。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疏:涤,洗也。除,理也。玄览,心照也。疵,病也。人之耽染,为起欲心,当须洗涤除理,使心照清净,爱欲不起,能令无疵病乎。此教涤心也。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疏:爱民者,使之不暴卒,役之不伤性。理国者务农而重谷,事简而不烦,则人安其生,不言而化也。此无为也,能为之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疏:修德可以为君,为君须承历数,即天门者,帝王历数所从出也。开谓受命,阖为废黜,天降宝命,以祚有道,能守雌柔,可享元吉。故云能为雌乎?又解云:《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言圣人设教,应变无常,不以雄盛,而守雌牝,亦如天门开阖,亏盈而益谦也。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疏:帝王既受历数,临御万方,若能守雌静,则其德明白,如日之照四达天下,功被於物不以为功,所谓忘功若无知者,故云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

疏:下经云道生之,德畜之,此云生之畜之者,谓人君法道清静,令物得遂其生成,效德弘济,令物各尽其畜养,故云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疏:物得遂生,圣忘功用。遂生则生理自足,忘功则功用常全。斯乃无私而成私,不宰而为真宰也。故生而不有者,令物各遂其生,君不以为己有也。为而不恃者,令物各得其动用,而不自负恃为己功也。长而不宰者,居万民之上,故云长,而不恃其功,故云不宰也。如是是谓深玄妙之德矣。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卷之一竟

#1『礼记』二字据敦煌卷子P.3592 补。

#2『虚应』二字原无,据敦煌卷子P.3592 补。

#3『无私』二字原无,据敦煌卷子P.3592补。

#4守:原作『中』,据敦煌卷子P.3592 改。

#5欲:原作『钦』,据敦煌卷子P.3592 改。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11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