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藏 周易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书籍,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

作者:王弼 字数:7936 更新:2025-09-12 19:40:10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为则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偏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於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叉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弘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抑抗正真而义理之者,忿枉佑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直不能笃,则有游饰修文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间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德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而未能自周也。故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赡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以无为用,德其母#1,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夫礼也所始,首於忠信不笃,通简不阳。责备於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於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久乎?故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

  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德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劳而事昏,务而治秽,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苟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秘有患忧。功在为之,岂足处也。

  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合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故皆裂发歇竭灭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生、贞。

  天无以清将恐裂,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则清不失,用清则恐裂也。故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无用其功,恐丧其本也。

  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蹙,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誉无誉,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清不能为清,盈不能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贵乃以贱为本,高乃以下为基,故致数誉乃无誉也。玉石琭琭珞珞,体尽於形,故不欲也。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

  弱者道之用。

  柔弱同通,不可穷极。

  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於无也。

  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有志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建犹立也。

  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进道若退,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颣,

  颣,土内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执平以割物,其平不见,乃更反若颣土内也。

  上德若谷,

  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太白若辱,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后乃得。

  广德若不足,

  广德不盈,廓然无形,不可满也。

  建德若偷,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质真若渝,

  质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无隅,

  方而不割,故无隅也。

  大器晚成,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也。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声,

  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

  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大象无形,

  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也。成之不加机匠之裁,无物而不济其形,故曰善成。

  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於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百姓有心,异国殊风,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远,损则近之,损之至尽,乃得其极。既谓之一,犹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损之而益,岂虚言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教,违之必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则必如我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举其强梁不得其死以教耶?若云顺吾教之铃吉也,故得其违教之徒,适可以为教父也。

  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於经。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虚无柔弱,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

  尚名好高,其身又疏。

  身与货孰多?

  贪货无厌,其身必少。

  得与亡孰病?

  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盈充足,随物而兴,无所爱矜,故若冲也。

  大直若屈,

  随物而直,直不在一#2,故若屈也。

  大巧若拙,

  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

  大辩若讷。

  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躁罢然后胜寒,静无为以胜热,以此推之,则清静为天下正也。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唯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

  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於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

  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

  贪欲无厌,不修其内,各求於外,故戎马生於郊也。

  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同归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於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无在於一,而求之於众也。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为而成。

  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

  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失统本也。

  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

  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

  各用聪明。

  圣人皆孩之。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兄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充目而不惧於欺,黈纩塞耳而无戚於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不信应之。夫天下之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於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於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於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纲,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於上,鱼乱於下,是以圣人之於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戈兵。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网罟不能到,可谓处於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於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苟不以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势也。唯因也,故能无物而不形。唯势也,故能无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则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极之,亦至道也。随其所因,故各有称焉。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则害,不得不贵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常自然。

  命并作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谓成其实,各得其庇荫,不伤其体矣。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为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故谓之玄德也。

  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其不殆。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闭其门,

  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勤;

  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不问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用其光,

  显道以去民迷。

  复归其明。

  不明察也。

  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道之常也。

  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於天下,唯施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合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

  朝,宫室也。除,絜好也。

  田甚芜,仓甚虚。

  朝甚除,则田甚芜,仓甚虚。设一而众害生也。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

  五十四章

  善建不拔,

  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

  善抱者不脱,

  不贪於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

  子孙以祭祀不辍。

  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

  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余。修之不废,所施转大。

  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国,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彼皆然也。

  以天下观天下。

  以天下百姓心,观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顺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於外也。所谓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也。

  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众物,故毒虫之物无犯之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於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作,长也。无物以损其身,故能全长也。言含德之厚者,无物可以损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

  无争欲之心,故终日出声而不嘎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物以和为常,故知和则得常也。

  知常曰明,

  不皦不昧,不温不凉,此常也。无形不可得而见曰明也。

  益生曰祥,

  生不可益,益之则夭也。

  心使气曰强。

  心宜无有,使气则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造事端也。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

  含守质也。

  解其分,

  除争原也。

  和其光,

  无所特显,则物无偏争也。

  同其尘,

  无所特贱,则物无偏耻也。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可得而利,则可得而害也。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

  故为天下贵。

  无物可以加之也。

  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正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国,则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於奇用兵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强则国家弱。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民多智慧则巧伪生,巧伪生则邪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讳欲以耻贫,而民弥贫。利器欲以强国者也,而国愈昏。多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我之所欲,唯无欲,而民亦无欲而自朴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言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

  正复为奇,

  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剧,

  康,清康也。剧,伤也。以清康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康刿伤於物也。

  直而不肆,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於物也,所谓直若屈也。

  光而不惧。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匿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三竟

  #1德其母:此句疑作『则得其母』。

  #2直不在一:『不』原作『下』,据张本改。

  #3其政察察:『其政』二字原脱,据张本加。

打赏
回详情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目录( 5
APP
手机阅读
扫码在手机端阅读
下载APP随时随地看
夜间
日间
设置
设置
阅读背景
正文字体
雅黑
宋体
楷书
字体大小
16
月票
打赏
已收藏
收藏
顶部
该章节是收费章节,需购买后方可阅读
我的账户:0金币
购买本章
免费
0金币
立即开通VIP免费看>
立即购买>
用礼物支持大大
  • 爱心猫粮
    1金币
  • 南瓜喵
    10金币
  • 喵喵玩具
    50金币
  • 喵喵毛线
    88金币
  • 喵喵项圈
    100金币
  • 喵喵手纸
    200金币
  • 喵喵跑车
    520金币
  • 喵喵别墅
    1314金币
投月票
  • 月票x1
  • 月票x2
  • 月票x3
  • 月票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