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道藏 周易 排行 免费
搜索
今日热搜
消息
历史

你暂时还没有看过的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历史
收藏

同步收藏的书籍,实时追更

你暂时还没有收藏过书籍

「 去追一部书籍 」
查看全部收藏

金币

0

月票

0

全部榜单
人气榜
收藏榜
打赏榜
月票榜
上升榜
评分榜
人气榜
坐忘论
道藏 · 司 马 承 祯
经名:坐忘论。唐司马承祯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参校版本:《全唐文·坐志论》。
日人气:1
太上感应篇
道藏 · 宋 · 佚名
道教劝善书。约成书于北宋末南宋初。
日人气:1
云笈七签
道藏 · 张君房
宋张君房慕辑。一百二十二卷。
日人气:1
周易参同契译注
道藏 · 魏伯阳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道教经典。东汉魏伯阳撰。三卷。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龙、虎、铅、汞等法象, 以明炼丹修仙之术。大旨是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于一, 能“妙契大道”,故名。为道家系统地论述炼丹的最早的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后蜀道士彭晓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其说解“大率以乾坤为鼎器, 阴阳为堤防, 水火为化机, 五行为辅助, 真铅为药祖,互施八卦,驱役四时, 得药忘言, 假易显象”(《道藏目录详注》)。宋朱熹有《周易参同契考异》一卷,此外注解尚有四十余家。多收入《道藏》第621—629册。
日人气:1
抱朴子外篇
道藏 · 葛洪
经名:抱朴子外篇。晋葛洪撰。五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本: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笑》。
日人气:1
抱朴子神仙金汋经
道藏 ·
经名:抱朴子神仙金汋经。撰人不详,似出隋唐。三卷。上卷言金汹还丹之作法及功效。中下二卷抄录《抱朴子·金丹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日人气:1
抱朴子养生论
道藏 · 葛洪
经名:抱朴子养生论。晋·葛洪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抱朴子内篇》(孙星衍平津馆校刊本)。
日人气:1
抱朴子内篇
道藏 · 葛洪
经名:抱朴子内篇。晋葛洪撰。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清部。参校版本: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
日人气:1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
道藏 · 李嘉谋
据序文,此经板行西蜀,至南宋理宗宝祐(1253—1258)年间,天饴子谢图南为序而传,蜀本已不存。谢图南宦游岭表,得此经于方外一蜀士之手,后至西浙授李嘉谋,嘉兴道士李君可募工付梓以传,并与所谓《八威龙文》合刻为一书,由李嘉谋作序。今本无谢、李之序,亦无《八威龙文》,当系元以后版本。经文托称元始所说,分为妙、元、神、真、道五篇,每篇一卷,一千言,共计五千言。每篇九章,合计四十五章。序称其与《老子》五千言并传于世,实则仿照五千言,借《道德经》之名以引起世人注意,以广流布。经文主要讲明妙、元、神、真、道的含义及其之间关系,尤重对“道”的阐释。李注按经义发挥,或引儒佛之说以解,明白易懂,较晦涩的原文更具理论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元始说先天道德经注解。宋李嘉谋注。五卷。《元始说先天道德经》与老子《道德经》实为二书。仿老子《道德经》,分《妙》、《元》、《神》、《真》、《道》五篇。李氏注解,逐章逐节,顺文衍义。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1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
道藏 · 李隆基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作者:唐玄宗李隆基。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敦煌卷子P.3592、P.2823、S.4365 号。唐玄宗与左常侍崔沔、道士王虚正、赵仙甫及诸学士详疏《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论述“妙本”,阐发道教哲学。
日人气:1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
道藏 · 赵佶
宋徽宗撰,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徽宗推崇老子,引 《庄》、《列》、《语》、《孟》、《诗》、《书》注《老子》。
日人气:1
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
道藏 · 寇才质
经名:道德真经四子古道集解。金寇才质集。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蒋元庭刊道藏辑要本(简称清刊本)。
日人气:1
道德真经三解
道藏 · 邓锜
经名:道德真经三解。元邓锜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1
道德真经广圣义
道藏 · 杜光庭
经名:道德真经广圣义。唐杜光庭撰。五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1
太上诸天灵书度命妙经
道藏 · 佚名
日人气:1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又名《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宋元时期。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1
道德经古本篇
道藏 · 老子
道德经古本篇。唐傅奕校定。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日人气:0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道藏 · 王真
经名: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唐代王真着,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
日人气:0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箓拜表仪
道藏 · 杜光庭
太上三洞传授道德经紫虚录拜表仪。唐末杜光庭编集。官传授太玄部经戒法录之仪式。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
道藏 ·
经名:道德真经(道藏无注本)。此本经文及分章与《河上公章句》本相同,约出於宋代。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参校:《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日人气:0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
道藏 ·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作者:明太祖朱元璋,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以修齐治平为目的。
日人气:0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道藏 · 李隆基
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敦煌卷子P.2375 号。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732年)或二十一年(733年)注《老子》,刻于石幢立在各州龙兴观、开元观前。以《河上公注》为底本,发挥了其理身理国的思想,影响深远。其"身国同治"的生命政治学从内容上可概括为:法道合德;虚静无为;持守三宝;安分寡欲。该书从诠释宗旨和方法论上体现了其政治化倾向及阶级立场,具有调和儒道的特点,其中还试图消解《老子》关于提醒统治者保持应有的警醒和忧患意识的思想。其要旨在于"理身理国",却在唐玄宗执政晚期爆发了"安史之乱",这是颇值得深思的。
日人气:0
无上内秘真藏经
道藏 ·
又称《真藏妙经》、《真藏经》。作者不详。唐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曾引该经,则至迟唐初已出。全书十卷,有显道品、辩三宝品、辩四真品、惠泽品、解脱品、辩相明部袠品、普明品、显功德品、显戒行品、妙德品、集仙品、明行品、究竟品等十三品。经文认为人性中有天真正道隐藏,人应当以心证道,显现自然真性,妙解真实性;法性平等无差别、无高下,说《真藏经》的目的就是“度脱皆平等”;诸法虚空,虚空之相是名道体,诸法无自性,毕竟空寂。经中又区分了小乘道教与大乘道教,要修道者由小乘道教转向习大乘平等道,先度人,后度己。此经明显受佛教中观哲学影响,用不着二边的否定式思维方式证明。为研究隋唐道教思想较重要的参考资料。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又洞真部玉诀类有《真藏经要诀》一卷,为此经缩写本。
日人气:0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外传)
道藏 ·
原题《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按此书卷首《外传》及正文内容,系据唐人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加以节略改编而成。改编者不知为谁,今暂据内容报定经名。其徐卷题均依原《道藏》不变。日人武内义雄疑其为后蜀乔讽所撰《老子疏节解》(见《老子 の研究》)。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卷前有《道德真经疏外传》,开 列当时所流传的注疏六十余家,录自前蜀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 义》序。其注广引古籍,注释本义,申明唐玄宗注疏之义。
日人气:0
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
道藏 · 章安
十卷。宋章安撰。宋徽宗赵佶,曾作《御解道德真经》解《道德经》,章安撰此书的要旨是阐释宋徽宗之解。此书卷首有章安自序。其序称《道德经》“辞简旨奥,穷之益远,测之益深,非夫神解,盖不得以议其略”; 自称在凝神恭读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时,恍若有所得,于是循老氏之旨而撰此书,明道德之常,以绝学返朴,复于无为,镇以清净,欲以一介之徽,求管中窥豹。该书前列经文及御注之文,于注文下以“臣义曰”逐条予以演义发挥。章安义疏因御注难易而详略不同,主要以阐述御注之原意为主,也偶尔参以己见。如其释“同谓之玄”句,将宋徽宗注释的“物我同根,是非一气”加以深求,以称北为朔释方位,以赤且黑喻玄之色,诸如此类之说,较宋徽宗注释更为精妙,但有学者认为此说不可信,未免有失偏颇。江澄作《道德真经疏义》,其体例与章安之作大致相同,只是疏义之文繁密,且喜引经传,较章安之作繁复。后人在评论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时,常将章江两书相提并论,但江澄所作局于注文,无宏通阐述,实位于章安所作之下。章安《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作为后世学者研究宋徽宗注解《道德经》的参考文献,实价值不菲。现存明《道藏》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河上公)
道藏 · 河上公
经名:道德真经注。又名《河上介章句》。据传为西汉初隐士河上合撰,传授汉文帝。一说出於东汉。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解
道藏 · 陈象古
二卷。宋陈象古撰。宋人研究《道德经》者,有的主张道德分别,有的主张道德混一。陈象古认为道包于德,德和于道,没有分别,主张道德一体。他认为百姓受情欲所牵,巧伪万端,失道德之本,不能全生,不能救死,“太上悯于苦趣,为者真文,以谓道非己生,百姓咸有,惑于障蔽,遂失自然。”(见卷首自序。)陈象古在解说《老子》时,不分章设名,并多以《易经》、《尚书》等儒书释道。其注 “而贵食母”句时,妄加 “求、于”二字,与唐玄宗注本相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的注疏合儒道学说为一炉,虽非首创,也自有所见。虽不无虚妄之语,但瑕不掩瑜,其书对于研究《老子》,仍有可参之处。现存明《道藏》本、明 《道藏举要》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传
道藏 · 陆希声
经名:道德真经传。唐陆希声传。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类。参校本:无求备斋影印清道光间钱熙祚刊指海本(简称指海本)。是书未标章名。
日人气:0
道德真经传
道藏 · 吕惠卿
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解“守中”,以道家,儒家治身理国之说相参。
日人气:0
道德真经直解
道藏 · 邵若愚注、张知新校正
经名:道德真经直解。宋邵若愚解。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论
道藏 · 司马光
经名:道德真经论。宋司马光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都玉诀类。原经无章名,今据王弼本补。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王弼)
道藏 · 王弼
经名:道德真经注。魏王弼注。成书朴曾魏正始年间。原书二卷,或作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吴澄
道藏 · 吴澄
道家著作。元·吴澄撰。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苏辙)
道藏 · 苏辙
经名:道德真经注。又名:老子解。宋苏辙注。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新注
道藏 · 李约
李约作 《道德真经新注》,使前二卷为 《道经》上下,三十七章;后二卷 《德经》上下,四十一章;共七十八章。较世传本少三章,是李约将四十三与四十四章、四十八与四十九章、六十八与六十九章各合为一章所致。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指归
道藏 · 严遵撰、谷神子注
经名:道德真经指归。又名《老子指归》。汉严遵(字均平)撰。原本十三卷,缺前六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一、成都怡兰堂丛书本(简称怡兰本);二、秘册汇函本(简称秘册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疏义
道藏 · 江澄
经名:道德真经疏义。宋江澄疏。十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解
道藏 · 赵秉文
经名:道德真经集解。金赵秉文集解。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无求备齐影印清成丰四年钱培名刊小万卷楼丛书本(简称小万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全解
道藏 ·
经名:道德真经全解。原题金时雍解。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下卷注文与无名氏《道德真经解》下卷完全相同。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次解
道藏 ·
二卷。无名氏撰。此书作者经遂州,见龙兴观石碑上刻有《道经》、《德经》二经,与今本有别,并且全无注释,错字颇多,意义相背,所以作此书。此书 《道经》注下称: “此本 (作者所据传本)与旧本虽不同,自有义理,细而义论,别有旨趣,将来君子,勿妄移论商校也”。所谓旧本,是指遂州石刻本。此书分为二卷,名为 《道德真经次解》,不是继他人之作,而自成一家之文。其书不分篇章,上、下卷只题《道经》、《德经》并有注释,略述二经要旨。以遂州石刻本与世传唐玄宗御注本对校,文字全同。如其碑中刻有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妄加 “求于”二字,说明是唐玄宗御注本无疑。近人王重民也曾考证、认同。后世学者认为此书是参照遂州石刻本基础上释解而成,对《道德经》研究颇有见地,抒发己见,理义相通。然而有时妄加注释,多有误字,实乃本书之缺憾。现存明 《道藏》 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取善集
道藏 · 李霖
经名:道德真经取善集。金李霖编撰。十二卷。其自序谓『今取诸家之善,断以一己之善』,故名曰《取善集》。卷前有刘尤升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章句训颂
道藏 · 张嗣成
经名:道德真经章句训颂。元账嗣成撰。上、下两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会元
道藏 · 李道纯
经名:道德会元。元李道纯撰。上、下两卷。底本出处:《 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解
道藏 · 佚名
经名:道德真经解。无名氏解。上、中、下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此书下卷注文与时雍《道德真经全解》下卷完全相同。
日人气:0
道德真经口义
道藏 · 林希逸
道教经籍。南宋林希逸撰。4卷。作者认为前人注《老子》,各种分章及分为《道经》与《德经》都不对,只有苏辙之注最为接近。该书间用《易》理和禅义注解,如第一章诸家注多从天地万物起源、宇宙生成角度说,希逸认为更应从“心生万物”角度说,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潮已进入了对道经的注释。
日人气:0
道德玄经原旨
道藏 · 杜道坚
道德玄经原旨。亦称道德经原旨、老子原旨、玄经原旨。元杜道坚撰。四卷。前有黎立武、账与材、牟巘、徐天佑等人序官。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玄经原旨序元杜道坚注。本书鲜见其它传本。其注折衷儒老,杂以道教。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解・董思靖
道藏 · 董思靖
道德真经集解。又名:太上老子道德经集解。宋董思靖集解。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本:清光绪三年陆心源刊十万卷楼丛书本(简称十万本)。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注・张氏
道藏 · 宋太守张氏集注
经名:道德真经集注。宋太守张氏集注,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注・彭耜
道藏 · 彭耜
洞神部玉诀类,十八卷(释文一卷,杂说二卷),彭耜集注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疏
道藏 ·
洞神部玉诀类,八卷,原题吴郡徵士顾欢述
日人气:0
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道藏 · 强思齐
经名:道德真经玄德慕疏。强思齐慕,二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义·危大有
道藏 · 危大有
经名:道德真经集义。明危大有集,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道藏 · 陈景元
经名: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宋陈景元编撰。十卷。据杨仲庚序,是书朴理宗宝佑六年(公元一二五八年)刊行。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开题科文疏
道藏 · 薛致玄
经名:道德真经藏室慕微开题科文疏。元薛致玄撰。五卷。此书疏解陈景元《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及其书前之《开题》。卷前有李庭、部时中、冯复三序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
道藏 · 薛致玄
经名:道德真经藏室纂微手钞。元薛致玄撰。二卷(上卷原缺)。陈景元《 道德真经藏室慕微篇》广引古籍,是妙则示其引文出处,着出篇名,略疏其义。底本出处:《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衍义手钞
道藏 · 王守正
经名:道德真经衍义手妙。元王守正撰。二十卷(原缺卷一、卷二)。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疏义
道藏 · 赵志坚
经名:道德真经疏义。唐赵志坚注。六卷(原缺卷一至三)。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林志坚
道藏 · 林志坚
经名:道德真经注。元林志坚注。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义解
道藏 · 息齐道人李嘉谋
经名:道德真经义解。宋李嘉谋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参校版本:《道藏举要》第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注・李荣
道藏 · 李荣
经名:道德真经注。唐高京时道士李荣撰。原本二卷。现存两种残本。一、《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收录原书序及道经三十六章注,分作四卷。二、敦煌残抄本,卉原书德经四十四章及道经第三十七章注文。两本合并,仍略有残抉。今以《道藏》本及敦煌本合校,并据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慕疏》(简称强本)参校补缺,合成完本。原书经文未分章,今据通行本分别章次。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
道藏 · 刘惟永
道德真经集义大旨。元刘惟永编集。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集义・刘惟永
道藏 · 刘惟永
经名:道德真经集义。元刘惟永编集。十七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日人气:0
道德真经颂
道藏 · 蒋融庵
经名:道德真经颂。宋蒋融庵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赞颂类。
日人气:0
道德篇章玄颂
道藏 · 宋鸾
题“新授郢州防御判官将仕郎试大理司直兼监察御史宋鸾”序,称宋鸾撰本颂。“匡”字缺笔,宋鸾盖北宋人。以七言韵语注《道德经》81章大意,摘引《道德经》部分词句。颂文内容强调虚静并主张修炼长生。
日人气:0
太清道德显化仪
道藏 ·
经名:太清道德显化仪。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
日人气:0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道藏 ·
经名: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撰人不详。凡六十一卷。其卷一为《度人经》本文,系东晋南期古灵宝诸经之一。徒六十卷则为徒人增益,出矜北宋末神霄派道士之手。又有序文及目一卷,名曰《高上神霄宗师授经式》(另见)。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
道藏 ·
经名: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撰人不祥,出於北来以徒。就《度人经》六十一卷本之古字及疑难字加以注音,以便诵议。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道藏 ·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
日人气:0
上清大洞真经
道藏 ·
经名:上清大洞真经。全称《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相传东晋兴宁三年魏夫人等上清仙真降授道士杨羲,为上清派首要经典。原本一卷。现存茅山宗坛本六卷,系南宋上清派宗师蒋宗瑛校勘,明初正一天师张宇初最后编定。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大洞玉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大洞玉经。宋元间道士赵真人等撰,龚德同抄录并序。系《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 之校释本。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三十六部尊经
道藏 · 佚名
全书所载三十六种经,分为《玉清境经》十二部,即《上清经》、《妙真经》、《太一经》、《妙林经》、《开化经》、《仙人经》、《黄林经》、《上真经》、《道教经》、《上炼经》、《上妙功德经》、《道德经》;《上清境经》十二部,即《洞玄经》、《元阳经》、《元辰经》、《大劫经》、《上开经》、《内音经》、《炼生经》、《灵秘经》、《消魔经》、《无量经》、《按魔经》、《上通经》;《太清境经》十二部,即《太清经》、《彻视经》、《集仙经》、《洞渊经》、《内秘经》、《真一经》、《集灵经》、《中精经》、《无量意经》、《集宫经》、《黄庭经》、《小劫经》。《无上内秘真藏经》卷四录此三十六部经名,并称玉清境十二部无毁无坏,无生无灭,湛然常住,遍众妙门;上清境十二部微妙清净,为诸天根本,万有之基;太清境十二部济生度死,为万法舟航。又称一切诸仙圣道都由此三十六部经而成道。此经对研究隋唐道教的心性学说有一定参考价值。收入《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
道藏 ·
经名:太上一乘海空智藏经。简称《海空经》。唐玄庭《甄平论》称:益州道士黎兴、澧州道士方长,共造《海空经》十卷。按黎元兴、方惠长,均系唐高宗时道士。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校正本)
道藏 ·
经名: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原题天枢上相张良校正,系《玉皇经》之校释本。校释者疑为宋代道士。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高上玉皇本行集经。简称《玉皇经》。撰人不详,约出於隋唐间。假托元始天尊演说玉皇修道证仙故事,及诵念玉帝经咒
日人气:0
高上玉皇本行经髓
道藏 · 佚名
经名:高上玉皇本行经髓。据卷末《传经源流》称,乃元代至正四年广西柳州道士对处源路遇老翁传授。经文删戒三卷本《玉皇经》而成。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高上玉皇心印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高上玉皇心印经。约出於唐宋间。歌颂内丹修炼法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高上玉皇胎息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高上玉皇胎息经。又名《胎息经》。不着撰人。一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该书春六十收有此经注本。
日人气:0
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无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经。撰者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又名《雷霆玉枢宝经》。撰人不详。约出于北宋末或南宋。经文为雷声普化天尊所说。此神为上天神霄府九辰之一,是总司五雷,普化群生,赏善罚恶之神。经文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节。第一节论述“至道”。内称:“道者以诚而人,以默而守,以柔而用。用诚似愚,用默似讷,用柔似拙。夫如是,则可与忘形,可与忘我,可与忘忘”。又曰:“惟其忘而不忘,忘无所忘,无可忘者,卽是至道。”第二节论“气数”。认为人之禀受不同谓之气,智愚清浊谓之数;数系乎命,气系乎天。学道之士若为气数所囿,天命所梏,则不得眞道。经文又述消灾解厄之法。谓凡遇三灾九厄,可依法持诵经文,若默念普化天尊之号,卽有诸神消灾解厄;若归命此经,可以长生。
日人气:0
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太上说朝天谢雷真经。撰者不祥。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似出於隋唐之际。以天尊为妙行真人等演说教义。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道藏 · 佚名
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云笈七签》卷119录。元始天尊劝人洞观无空。
日人气:0
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
道藏 ·
经名:三光注龄资福延寿妙经。约出於唐宋间。主要内容为道君言修身延龄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太上长生延寿集福德经。撰人不详,似出於唐宋间。假托元始天尊为长生护福神王说延寿集福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真文天书经。又名《洞玄灵宝赤书真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古《灵宝经》之首经。原本二卷,后分作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本:敦煌S.5733号抄本。
日人气:0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经。约出于唐宋间。南宋初编《秘书省续四库书目》着录『生天得道经一卷』,当即此书。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本:《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超然子王吉昌《生天经颂解》。
日人气:0
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
道藏 · 佚名
经名:太上九天延祥涤厄四圣妙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宋元。假托元始天尊说召请四圣消灾之法。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日人气:0
返回顶部